发新话题
打印

[海归心情] 土鳖与海龟之争(转)

土鳖与海龟之争(转)

一 土鳖与海龟之争的历史

中国的土鳖与海龟之争,始于九十年代后期,并且持续至今。他们争什么呢?这个
“争”字是什么意思呢?首先,二者之争的根源是国家为了吸引海龟回国所制订的一系
列政策。这些政策为海龟们在国内的就业、创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和优惠。大凡物不平则
鸣,土鳖们对此不满在所难免。再加上有些海龟适应不了国内的工作环境,业绩差强人
意,还有一些骗子和牛皮大王混杂在海龟之中,土鳖们对海龟的不满情绪还是有相当大
的合理成分的。尽管如此,国家对海龟们的态度还是始终如一的。近日出台的《北京大
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》,其主要内容之一就被解释成“赶走土鳖、请回
海龟”,所以这个纸面上的改革在北大校园造成强烈震撼,赞成和反对两派壁垒森严:
“海龟都赞成,土鳖都反对”。(高昱:为什么我们关心北大教改?)。所以说,海龟和
土鳖抢饭碗,而二者之间存在不平等竞争,这是矛盾的根本。说到底,龟鳖之争是利益
之争。

二 龟鳖之争的两个战场

龟鳖之争的战场主要有两个,一是在工商业界,一个在学术界。在工商业界,海龟又分
为创业派和就业派,而国家的优惠政策对创业派更为有利。海龟创业派大腕如张朝阳、
姜丰年、吴征等领风气之先,战果累累,而一些小海龟也随后登陆,能有或多或少的斩
获,但不如意的居多。

中国政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洋为中用,派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学回来
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,西方的那些东西,包括知识、技术、经验,在中国的现行体制内
很难发挥作用,再加上物质条件的差异,派出去的人回国工作的很少。而目前的政策是
鼓励留学人员自行创业,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模式来打造天下。这就部分地解决了体
制上的限制。创业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资金问题,所以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,包括提供
数万元的启动资金,把留学生吸引回来。这实在是一项明智的政策。打个不太恰当的比
方,公派留学生有如肉包子打狗,而用优惠政策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,却如同拿包子把
狗吸引回来拉雪橇。与派出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费用相比,政府为留学生创业所提供的
优惠政策仅及其一小部分,并且钱是花在中国的大陆上,因此这在经济上是划算的。过
几十年后再回头来看,中国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中,可能有很多诞生于这些遍布全
国的“海外留学生创业园”中。从这个角度讲,国家给予海龟的优惠政策是有远见的,
是比较合理的,尽管对土鳖来说不一定是公平的。

不过,有能力自己创业的学者毕竟是少数,所以多数海龟属于就业派。应该说,在
工商业界,海龟就业派与土鳖的竞争大致是比较平等的,因此整体上的矛盾较少。还应
该指出的是,在工商行业,由于政府的行政部门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,他们与海龟们直
接打交道,所以很多给海龟的优惠政策和承诺基本上能够得到落实。

与工商界情况呈鲜明对照的是,在学术界,主要是大学和科研单位,国家给予海龟
的就业优惠政策很多得不到落实。其关键就是土鳖与海龟的明争暗斗。

在学术界内,国家为海龟提供了类似于在工商业界的优惠政策,并且提出了“三个
留人”的原则来吸引海龟(“用事业留人,用感情留人,也用适当的待遇留人”),但根
据秋水先生的总结,中国学术界实际有一套“三个撵人”的对策:具体方法是,“用人
机构在事业,感情,待遇三个方面做点文章,让求职者知难而退”。(秋水:我为什么
不回国?)。因此,多数海龟们实际上是不得中国学术界之门而入的。比如,有个笔名
为axz123的海外博士在一个题为“我求职中国大学的体会”的帖子中写到:

“在国外漂泊七八年了,很想回国工作。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神州学人都登了很多高
校的招聘广告,按照要求去年底开始投寄简历给国内数所大学。本人虽然并不是出类拔
萃的那种,但有在国外高校工作多年经历,也发表几十篇文章,本人在求职信中也未提
任何条件,所以相信本人应该有资格在高校谋一职位。国内有几所高校很快复信,待遇
各有不同。可想不到的是,等待三个月后,大多数学校未给任何消息,故分别发涵询问
结果,又等三个月仍无消息,让人非常失望。

从这位博士遇到的问题来看,此类问题其实是很普遍的。其中一个老师就明言,“那些土鳖
们根本就不想让海龟回去,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自己的老同学,回母校。否则,浪费时间。
”事实也确实如此:在学术界就职的海龟,绝大多数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。没有这层关系,
几乎不可能通过正常招聘途径进入中国的学术界。另一个例子就是,南京大学在全球招聘教授,
可自称为“海外赤子”的李正起博士的求职信却根本就没人理睬。(李正起: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
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?)。

三 阻挡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玻璃大门

所以说,尽管从表面上看,中国的学术界向海龟们敞开了大门,但实际上这是一扇
紧紧关闭的玻璃大门,其要点是要外界认为这扇门是开着的,但同时要尽力减少海龟的
进入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学术界不是更应该以选聘人材为主吗?前面讲过,龟鳖之争是
利益之争,所以必须根据这个线索进行分析。

其实,在中国学术界,海龟和土鳖的界线是很模糊的。这是因为,很多具有高级职
称的土鳖都有短期(几个月到一、两年)出国访问的经历,但由于没有洋学位,所以他们
仍旧被划归土鳖类。他们实际应该被称为“土龟”。“土龟”是国内学术界的实权派,
多数是博导,并且担任系主任、院长、甚至校长等行政要职。真正的土鳖,是那些不久
前从国内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,他们很多人是中国博士大跃进的产物,因此他们
的整体学术水平比海龟们要低得多。在学术界内,土鳖的地位最低,他们在人身上受土
龟的管制,他们的最终利益受海龟的威胁。

同样,海龟也可以大致分成两类:一类是已经回国较长时间、并且已经在国内建立
了工作据点和学术地位的人,本文称他们为海鳖。海鳖们品尝到了早期回国的艰难,并
且由于各种原因,已经习惯了国内学术界的运作规则,所以在利益上他们与土鳖,尤其
是土龟,有很大的共同点。

应该说,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,国内学术界还有些清水衙门的味道,那时肯回国的
海龟,目的比较单纯,图的多是在学术上有所发展。随着高教产业化的发展,以及教育
经费、科研经费近年来大量涌入,学术界人士待遇的提高,以及早期留学生中很多人到
了中年,有了落叶归根的情结,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个留学生回归潮。他们是真
正的海龟。不过,既然是潮,难免鱼龙混杂、良莠俱现。

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中掌握权力的人士以土龟和海鳖为主。由于他们他们的双重经历
,因此他们具有双重性格:他们习惯于中国学术界的官僚化体制,但也知道中国与西方
在科学水平上的距离。官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保户既得利益,因此他们实际上是讨厌海
龟回国的。但是,国家的科技政策、高教政策又决定了利用海龟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好
处。于是,就有了如今的不成文“国家”政策:在欧美大学毕业的博士们,如果在国外
没有功成名就,很难在中国的大学中找到合适的职位。而那些功成名就的海外大腕们,
由于根本不可能完全回到中国工作,反倒成了国内学术界的抢手货。他们可以到中国打
短工,甚至可以不干活,他们唯一需要做到的,就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把国内单位的名
字挂上。这样一来,海龟招收单位的学术水平既在名义上得到了提高(这是土龟的主要
政绩),而土龟的地位也得到了保障:土龟最终是海龟的老板,随时可以把他们解雇。
金钱不成问题,自然有人(国家或企业)负担。所以,中国学术界一方面搞些用百万年薪
聘请海外教授的名堂和花样,另一方面是把大批真心回国工作的海外学子排斥在学术界
之外。其理由看上去很正当:那些被排斥的海龟水平不高。其实,水平的高低是相对的
,与土鳖和土龟们相比,海龟们的水平从整体上说是足够高的。但土龟们自己是不会和
海龟们比的,他们把海龟进入中国学术界的门坎加高,让小海龟与大海龟相比,而他们
自己倒成了圈内的裁判。这就是其中的奥妙。前面提到的李正起博士,他亲自到南京大
学之后才发现,医学院主管聘请教授的竟然是两个副教授,其中一个还是在职研究生。
(李正起:南京大学就是这样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吗?XYS20030729)。这样的土鳖,会
聘任海龟来堵自己的前程吗?

所以说,新海龟们面对着的是土鳖、土龟、海鳖们的三重阻力,而反对海龟最力的
人,实际正是中国学术界的实权派。

鱼龙混杂,泥沙俱下,是海龟们需要直接面对的严重问题。新语丝网站揭露了许多
海龟败类,因此引起不少海外留学生的不满,认为这是在给留学生抹黑。实际上,这是
在净化海龟队伍,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。

四  结论

现代的“学术界”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的,它包括物质科学(理学)和生命科学以及
它们衍生出来的技术科学(应用科学)。在过去一、二百年的人类历史上,自然科学体系
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推动力。自然科学不发达,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
一。

现代科学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,而且是一个文化体系、思想体系。令人震
惊的是,这个体系根本就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。中国文化中所谓的“学术”
实际专指知识(学,已知的东西) 和道术(当官之道)。中国的“格物致知”虽然含有科
学研究(也就是创造知识)的成分,但这个思想最终被儒家当成“穷天理、明人伦、讲圣
言、通世故”的工具。所以说,中国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传统。换一句话说,要搞科学
,中国就必须向西方学习。

事实上,中国留学生的大多数确实是到欧美国家学习自然科学的。虽然不排除国内
能够培养出一流科技人材的可能性,但在一个没有科学传统的国度,在教育产业化的大
环境下,在院士、博导学术水平本身就不高的今天,这种可能性应该说是相当小的。因
为前面提到,现代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,它还是文化、思想体系。靠书本,靠进实
验室,一个人能够学到的只是知识,但极少可能得到西方科学的精髓,也就是上升到它
的文化和思想层次。所以说,中国目前最需要海龟的地方是学术界。从整体上说,能够
出国留学的学生,其基本素质要高于其它人。而他们在经过西方的系统训练之后,科学
知识和能力更要高于国内的同类。这么说,尽管有些人不愿意听,但却是谁也不得不承
认的事实。中国如果要搞真正的科学,就必须依靠海龟的力量,因为这是中国所拥有的
最接近西方科学的人力资源。

可事实却是,国内学术界在千方百计地阻止海龟的回流。目前所谓的百万年薪教授
、百人计划正在成为新的学术腐败温床,靠关系,靠金钱,很多学术水平一般的人也被
捧到了“明星”的高度。(孤独剑:日本论文博士质疑;xin:“招来女婿赶走儿子”的
几个例子;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:且看清华大学的百人计划是什么水平?)。听说
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中,就有尚未毕业的研究生参与角逐。实际上,即使百万年薪、百人
计划真的能够招到有真才实学的人物,他们对中国学术的发展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
用也是值得商榷的。学术的健康发展,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先进的培养人材途径,合理
的选贤任能、劣汰优胜能机制,一个有效的奖勤罚懒的政策。就象一棵大树,根深才能
够叶茂。百万年薪、百人计划充其量是在中国学术这棵树上挂上几朵红花,外面看上去
十分漂亮,但对这棵大树的成长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。难道中国学术界缺少的就是
几篇Science、Nature论文、几个诺贝尔奖吗?显然不是。因为即使这些百万年薪教授
、百人计划成员真的每人都贡献几篇这样的论文,真的有人得到了诺贝尔奖,他们也改
变不了中国学术界的本质: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和整体学术水平低下。实际上,百万年
薪教授、百人计划在客观上助长了中国学术界的浮躁风气,从而破坏了中国科学长期稳
定的发展。中国科学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要这棵大树能够自己开花结果。

有人说,中国的学术腐败是海龟不回国的一个主要原因。(范立群:学术界的腐败
与海外学子的不回国)。实际上,“三个撵人”对策就是学术腐败的具体表现,因为这
个对策的本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对抗于国家有利的科技政策。目前的情况是,中国的学
术腐败既使海龟不愿归,也使海龟不能归。学术腐败还有个“逆向淘汰”的作用,它使
有些败类海龟在中国十分嚣张,这又为土龟阻止海龟的回归创造了口实。

其实,受学术腐败坑害的不仅是海龟,而且包括土鳖。他们是目前这个教育制度的
牺牲品: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但并没有得到与他们的学位相适应的知识和本
领;铺天盖地的博士学位帽子,又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难以出头。但是,当权人物玩弄
权术,却挑起了他们对海龟的仇恨。实际上,无论海龟的境遇如何,土鳖们的命运在可
见的将来都是不容乐观的。他们的出路有两个:一是离乡出走,到国外接受再教育;或
者抗击学术腐败,在中国建立一个干净的学术界。

在中国现代历史上,有过三次大规模的自毁人材时期。第一次是反右运动,大批有
才华的学生被打成右派,造成“最好的出局”,使中国的学术界后来被平庸之才控制。
第二次就是文革,人材不论好坏,几乎同归于尽。第三次就是目前的龟鳖之争,大批宝
贵人材不得国门而入。当然,海龟的学术水平较高,并不说明他们的道德水平也高。任
何国家、任何民族、任何时代的人,都有各自的人格局限。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培养人
材、选择人材、鼓励人材向正面发展的机制。

由于中国学术界目前的状况极难改变,龟鳖之争的结局实际已经有了分晓。这就是
,国家将继续花大钱买红花往树上挂,而这棵大树的根系则日渐萎缩,树心日渐淘空,
可是那些真正想要汇入这棵大树主体的海外莘莘学子却报国无门。有什么解决办法吗?
有,那就是在中国另建一套学术系统:私立、非牟利的学术系统,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
。尽管现在看来,这套系统在中国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还很小,但这却是中国学术发展的
唯一出路。

TOP

发新话题